原材料采购验收标准及质量保障
 
 
	原材料采购验收标准及质量保障
 
 
	一、原材料分类
 
 
	    1、蔬菜类:主要包括叶菜类、茎菜类、根菜类、果菜类、花菜类和食用菌类等。
 
 
	    2、水产品类:主要包括新鲜或冷冻的鱼、虾、虾仁及各种贝壳类海鲜。
 
 
	    3、肉产品类:主要包括新鲜或冷冻的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及其相关附属品。
 
 
	    4、水果类:主要包括瓜、果、梨、桃、香蕉等。
 
 
	    5、米、面类:主要包括大米、面粉、玉米面等。
 
 
	    6、食用油类:主要包括花生油、花生调和油等。
 
 
	    7、定型包装类:主要包括白糖、味精、豆腐乳、盐、酱油、味极鲜等。
 
 
	    8、豆制品类:主要包括豆腐、豆腐皮等。
 
 
	    9、干货类:主要包括木耳、粉条、粉丝、香菇、大料、花椒等。
 
 
	二、原材料验收的方法
 
 
	1、嗅觉检验:用嗅觉器官来鉴定原料的气味,如出现异味说明已变质。
 
 
	2、视觉检验:用肉眼根据经验判断品质的好坏。
 
 
	3、味觉检验:可根据原料的味觉特征变化情况来鉴定品质好坏。
 
 
	4、听觉检验:根据听觉检验的方法鉴定品质的好坏、如鸡蛋,可以用手摇动,然后听声音来鉴定。
 
 
	5、触觉检验:用手检验原料组织的粗细、弹性、硬度等,以确定其品质好坏,本方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。
 
 
	原材料验收、粗加工标准(细则见附件)
 
 
	6、蔬菜类:蔬菜必须有检疫合格检验单,鉴别其新鲜度,品种的优越性,一般可从其含水量、形态、色泽等方面来检验。
 
 
	7、肉类:鲜肉必须有检疫章和检验单,印章清楚;肉质紧密、有弹性、表面湿润、不黏手、无注水。
 
 
	8、禽类: 家畜肉的品质好坏主要是以肉的新鲜度和品牌来评价的,常用感官检验方法来鉴定;感官检验主要是以外观、硬度、气味、脂肪的状况确定肉的新鲜程度。
 
 
	9、米、面粉类
 
 
	米、面粉的品质好坏有较明显的区别,主要从含水量、颜色、面筋质和新鲜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检验。
 
 
	
 
 
	肉类验收、粗加工标准
 
 
	带皮肉 猪皮干净无猪毛,猪肉肥瘦均匀,颜色要鲜艳。 按配餐标准每斤加工10块、食品清洗机清洗6分钟。
 
 
	精肉 肉质紧密无淋巴瘤,色泽新鲜有弹性、无杂质、无异味。 食品清洗机清洗6分钟后,根据需要加工片或丝。
 
 
	肉馅 肉色要好,不能有淤血、淋巴瘤。 食品清洗机清洗6分钟后,按4肥6瘦肉绞馅
 
 
	净猪蹄 新鲜无毛、前蹄带筋、大小均匀。 食品清洗机清洗6分钟后,按配餐标准加工。
 
 
	牛 肉 肉色泽新鲜有弹性、肉质紧密、无注水。 每斤加工12块,食品清洗机清洗6分钟后,按标准加工。
 
 
	琵琶腿 单冰无毛、无於血、每个150克左右。 浸泡化冻、清水清洗后腌制。
 
 
	鸡上腿 单冰无毛、无於血、每个100克左右。 
 
 
	翅中 单冰无毛、无於血、每斤8个大小均匀。 
 
 
	翅根 单冰无毛、无於血、每斤8个大小均匀。 
 
 
	鱼类 鲜鱼眼睛凸起,澄清有光泽,不新鲜的鱼眼睛凹陷,色泽浑浊不清,呈微蓝色。 刀鱼:头部下方1厘米成三角形去除、尾部五厘米处去除、去内脏,每斤加工6-8块,洗涤后并腌制;
 
 
	黄花鱼:清除鱼鳃及内脏洗涤后并腌制;
 
 
	偏口鱼:清除鱼鳃及内脏洗涤后打花刀摆盘并腌制;
 
 
	鲅鱼:头部下方1厘米成三角形去除、尾部五厘米处去除、去内脏,每条加工6-8块,洗涤后并腌制;
 
 
	鲅鱼肉:切块并腌制。
 
 
	鲜鱼锶紧闭,锶片呈鲜红色,无黏液和污物,不新鲜的鱼锶发暗,呈灰红,灰紫或灰色,有污垢。 
 
 
	新鲜的鳞片整齐,排列紧密,有黏液和光泽,轮层明显;不新鲜的鱼鳞片松弛,没有光泽,轮层不明显,腐败的鱼鳞片不仅松弛,并有大片脱落现象。 
 
 
	活虾 外表:新鲜的虾头尾完整,有一定的弯曲度、虾身较挺、不新鲜的虾尾容易脱落或易离开,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; 浸泡清洗后烹饪
 
 
	色泽:新鲜的虾皮壳发亮,呈青白色,不新鲜的虾皮壳发暗,原色变为红色或灰紫色; 
 
 
	肉质:新鲜虾肉质坚实、细嫩、不新鲜的虾肉松弛。 
 
 
	冰冻虾 应选择体型完整,外壳透明光亮,体表呈青白色或青绿色,头节与躯体紧连,肉体硬实而有韧性,须足无损蹯足卷体,体表无污秽黏附,无异常气味的生虾为好。 浸泡清洗后烹饪
 
 
	虾仁 选购和验收时应注意冻虾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、清洁,好的虾仁应是肉质清洁、完整,呈淡青色或乳白色,坏的虾仁则肉体不整洁、组织松软、色泽变红,具有酸臭味。 浸泡化冻后清洗腌制
 
 
	